俯拍通常是指摄影师从高处从上到下进行拍摄。最近央视热播的纪录片《航拍中国》(第四季)青海篇中,看到野牦牛从高空在高原上奔跑,令人震撼。其中,不少画面采用了近乎垂直的俯视视角。正是这种鸟瞰效果,改变了熟悉的场景,结果超乎想象。
如何进行俯拍,拍摄时需要注意什么?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供以下参考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一些民用航拍相机(无人机)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。它们有入门级型号和专业版。如果你没有航拍相机,也没关系。你不妨站在城市高楼的楼顶、窗前,或者登上美丽的山顶俯瞰广阔的景色。拿起手机,拿出相机,选择你喜欢的场景。 。
对于使用航拍俯拍的摄影师来说,除了掌握基本的设备操作技巧外,还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,充分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,确保设备动力充足并处于最佳状态起飞,等待机会。移动。航拍机飞行时,拍摄者需要保持高度专注,通过控制手柄实时观察画面。转动操纵杆慢慢向下看,调整角度。倾斜45度和垂直90度会给观看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。感觉。
一张引人注目的俯视照片一般具有画面简单、色彩丰富、细节深入、光影效果突出的特点。摄影师在简化画面时,需要尽可能选择背景干净的场景来突出主体,比如用河流蜿蜒的线条勾勒出大地震动的音符,或者用河流的轮廓来勾勒出大地的振动音符。巍峨的黄山定格着迎客不屈的成长。松动的。当画面色彩丰富时,拍摄者需要结合实际拍摄地点,合理利用现场环境。例如,收获的农田和移动的收割机形成点、线、面的构图效果,增强了画面的信息含量。在处理细节时,摄影师需要将对角线构图、“S”形构图、九方形构图、不规则构图等运用到取景中,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兴趣中心,甚至结合景深,光圈、景物等亮点凸显主体,深化主题。在光影处理上,摄影师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,利用不同时期的光影特征,呈现出晴空、云雾、或斑驳光影的壮丽画面。
俯拍的技法有很多,但更重要的是因势利导、综合运用,运用色彩、明暗、反差、对比、夸张、拟人、隐喻等手法来呈现动态的气氛。以及对景物的隐喻表达。例如,摄影师侯和亮乘坐直升机航拍黄河口。大海、黄河、蓝天等视觉元素融为一体,舒适自然,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氛围。
凭借执着的热情,发现美的眼睛,合理有效地运用俯拍摄影,我们将在与自然、日常生活产生共鸣的同时,见证和记录更多美好的瞬间。
轻舟已过万山。周朝顺 摄
点评:拍摄时机和俯视角度选择得当,光影捕捉精彩。层层叠叠的山峦蕴藏着细腻的色调,体现出美丽和诗意。作者以风景为载体,赋予画面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文化积淀。
山地新城 陈建全 摄
点评:平流层的云雾让大地显得更加雍容华贵。从航拍角度来看,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在高层住宅楼上。在不远处的冷色层云的映衬下,这座新的山城看起来就像一个仙境。
乡村故事 张林 摄
点评:雪花纷飞,落在房子上,乡村风情在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近乎倾斜的俯拍镜头,让画面更具立体感,给观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。
秋行张向平 摄
点评:作者垂直角度拍摄了收割机和金色的庄稼。两者之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联系,形成了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点、线、面的收获景象。
芬丽 齐正义 摄
点评:作者用独特的鸟瞰视角捕捉了孩子们攀爬的瞬间。虽然没有露面,但从动作中就能感受到他们努力进步的感觉,凸显了主题。左上角蓝色衣服的人物稍显多余,建议笔者拍摄时避开。
水乡新景 陈毅 摄
点评:星罗棋布的房屋临水而建,以无人机的视角展现了水乡发展的新活力、新面貌。左边的空地给画面一点喘息的空间,以免让中间和右边密密麻麻的房屋显得压抑。
梦想即将实现。邱家刚 摄
点评:斜向组成的混凝土桥墩一字排开,绵延至远方。前景中的塔吊看似打破了画面的干净感,却合理地带来了实现梦想的忙碌氛围,又不失一种“巧妙”的尝试。和突破。
月湖 常文顺 摄
点评:俯视城市人造景观,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,植被与路面相得益彰。如果稍后再调整拍摄时间或者调整色彩对比度,画面中的可视信息会更加充足、丰富。
胡秀丽摄《山国之春》
点评:作者跳出风景去拍摄风景,恰如其分地呈现了一幅拍摄者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有趣画面。这与高空拍摄的优势是分不开的,前排摄影师一字排开,中景山峦起伏,远景层层雾气,信息量充足。
家在云端 熊高六 摄
点评:通过作者的航拍视角,我们看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乡村、美丽的房屋、青山绿水、滚滚云雾。这些元素的结合正好帮助观众重拾乡村的美好记忆。
新村 冯艳琴 摄
点评:航拍视角带来广阔的视野,镜底捕捉到新农村的建设现状和地貌环境。房屋四周绿树环绕,体现了良好的生态。如果画面在构图美方面进一步挖掘,将会给观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。
山寨黎明 郑志强 摄
点评:晨光给视野中心带来耀眼的光芒。依山而建的梯田、小屋,保留了原有的地域特色,俯视下呈现出宏伟而又低调内敛的氛围。
绿色的灌木丛中忙着收获。徐佳 摄
点评:俯视视角独特地呈现了绿色的菜田和辛勤劳作的农民,为劳动场景增添了画意。通过改变思维和视角,平凡的风景也能获得新的视觉表达。
蒋玉成、徐安 摄
点评:无人机突破了惯常的视角,拍摄者合理利用设备内置的全景拍摄功能,足以将城市自然景观定格得真实而震撼。画面中的冷暖色调与江城相结合,形成美丽的兴趣中心,给观者一个独特的想象和阅读空间。
云山奇峰 苏杰 摄
点评:浓云遮盖山峰,营造出若隐若现、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。画面中的两座奇峰,由于云雾的渲染效果,显得有些神秘。
社火赵文佳 摄
点评:广角镜头虽然产生了一些畸变,但增强了场景的视觉张力,让人感受到热闹的气氛。图片信息量丰富。如果作者注意上部空间的细节布局,效果会更好。
王兆丰拍摄的如画大地
点评:垂直角度拍摄的画面勾勒出别样的风景。大片的绿黄线条,以及点缀其间的收割机,构成了点、线、面融为一体的收割场景。
池世勇拍摄的湿地日落照片
点评:地标建筑与湿地场景、云彩、夕阳和众多高楼的关系,形成了对美好生活的不同关注。高处的平行视角,体现了简单的观看和对城市的热爱。值得一提的是,暖色调和冷色调之间的过渡舒适,成为画面的亮点。
低碳新景观 魏金山 摄
点评:画面视觉中心是一块大而壮观的光伏太阳能发电板,视角巧妙。河流、农田、太阳能电池板、城市……这些元素都符合低碳生活让城市更美好的发展理念。
夕阳下的城市。冯建南 摄
点评:火车、汽车、桥梁、河流、高楼……这些元素融合、交织在城市发展景观中。对角线构图的运用以及俯视视角的合理控制,足以给观者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。
金春南在云顶拍摄
点评:浓雾包裹着山川,蓝天飘着白云。身处巅峰之巅,方自然感到震撼。空中视角不仅给观者带来陌生、新鲜感,更能让人领略登高望远的迷人瞬间。
文章发表于《中国摄影报》·2022·第92期·第12页
文字及评论:郭志华
《中国摄影报》邮寄编码1-126
每周两期
24 个版本,全彩印刷
全年100期共150元
我知道你在“看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yjyzhy.com/html/tiyuwenda/7190.html